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解码343这个产业密码透露出哪些发展信号?
发布时间:2022-11-26 21:55:18

  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这段时间,在徐州经济领域343这串数字频繁出现,它们是徐州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落地聚集的“通关密码”。343里面蕴含了怎样的经济意义?透视徐州产业布局,一起来破译这串“密码”吧。

  9月14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培育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徐转移转化,强化项目、政策、人才等要素支撑,为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什么是“343”创新产业集群?3即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4即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3即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

  走出徐州看徐州,立于全国看徐州。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其中涵盖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决定发展高度,徐州培育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所涵盖的领域与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未来五年全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不谋而合,这也印证了新征程、新阶段,“343”创新产业集群是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产业如同能动的生命体一样,不是从诞生之日就一成不变的。产业的市场规模、盈利能力、业内企业数量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存在着从成长到衰退的生命周期,这就是著名的产业周期理论。

  因此,任何一个产业在经济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社会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在技术上都会被新的产业所替代。所以,徐州坚持优势、新兴、特色产业并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带动医药大健康、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成长壮大和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接续”或“替代”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最终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整体升级。

  从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个优势产业集群来看,徐州工程机械产业是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省重点打造的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是徐州重点打造的地标产业、一号产业,具有生产企业多、综合规模大、品种覆盖面广、产业集中度高等优势;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则依托徐州“国家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基础,形成了以新能源、煤电能源、绿色环保三大主链为主导,以中能硅业、协鑫集团、新春兴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聚焦高端金属、功能纤维、电子信息材料等细分领域,南方永磁、极易新材料等一大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形成有力引领。这些要素优势为优势产业集群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中抢占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基础。

  从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当前的热度来看,无论是数字化建设、优质园区载体建设、优质龙头企业集聚或是部省共建重点产业,这都体现出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徐州全力推动产业优化调整和层级提升,逐步卸下发展“包袱”,推动新兴产业“低转高”的坚实举措。

  而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则依托于徐钢集团、中新钢铁、天虹集团、新凤鸣、维维集团、黎明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优质企业集聚的资源禀赋优势及徐州国家重要的商品粮、蔬菜、生猪生产基地优势,为特色创新产业集群打造了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徐州发展实际来说,发展“343”创新产业集群,将为徐州带来什么?最为关键的,就是集中优势力量,“链”就产业筋骨,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集群化是奠定产业发展基石的“四梁八柱”。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例,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集聚了徐工、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工程机械企业数量达452家,是产业集群中的“No.1”。徐州经开区在徐工集团、卡特彼勒这些龙头企业集聚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到300余家,员工3.5万余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产品覆盖挖掘机械、起重机械、压实机械等十大类整机,以及液压件、回转支承、结构件、驱动桥、智能化数字控制系统等100多个系列近330个品种,远销183个国家和地区。

  而从徐州最近大力发展的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来说,该产业已形成以新能源、煤电能源、绿色环保三大主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涵盖晶硅光伏、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电力、煤炭电力等多个细分赛道,初步形成了以协鑫集团、徐工汽车、徐矿集团、大屯煤电、华辰变压器等为龙头的企业集群。其中,晶硅光伏产业拥有“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全产业链条,生产工艺、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方阵。

  除此以外,新材料、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等产业也在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整合发展要素,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固加强。

  做大“343”创新产业集群“蛋糕”带来的优势不止于此。华东机械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氢能产业园、华企云谷、徐州正实环境科技研究院、上交大(徐州)新材料研究院……一个个园区和科研载体为企业合作共赢、“扎堆”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在让企业从“单兵作战”变“抱团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黏性”,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形成更强“增长极”。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各行为主体“结网和互动”的社会网络,是集群内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政府部门等行为主体在业务合作、交换资源、传递信息活动过程中互动交流的关系网。

  在产业布局上,徐州高位谋划、全市布局,探索产业融通发展的新机制。1—10月份,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这是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耦合发展的结果。

  这种耦合,从前段时间的“二十五洽会”签约项目中可见一斑。会上一共43个签约项目,其中“343”产业项目39个,占比超90%。除此之外,近期组织开展的工程机械创新发展论坛、中国(徐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首届淮海人才峰会、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江苏行”(徐州站)等活动,也对集群培育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在顶层设计上,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我市5个牵头部门全部成立了工作专班,编制了10个集群发展行动计划,绘制了一批产业链条图、招商热力图以及重点企业表、创新平台表等清单图表,制定了工程机械和绿色低碳能源支持政策,建立了“343”集群的企业库、项目库等动态监测体系。

  在微观落地中,以大力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为目标,我市一方面通过“放管服”改革、银企对接等为企业创立、落户提供便利准入环境,一方面通过重点企业培大育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攻坚、小升规、上市企业“鹏程计划”、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等,精准梯次育企强企,助推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建设创新产业集群能够满足目前徐州产业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这些产业将向优势板块聚集集中,并且深度绑定产业与地区的关系,优化生产力布局,最终发展成支撑徐州GDP曲线上扬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