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京东方:苦战三十年终成全球面板之王
发布时间:2022-11-07 05:39:24

  世上有不死鸟,如凤凰一样,永远涅槃重生。世上有一种企业,只有扩张没有收缩,只有矛没有盾。

  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平板电脑屏份额全球第一;智能手机液晶屏份额全球第一;首发产品比例全球业内第一;新申请专利数量全球业内第一;毛利率全球业内第一……

  另一方面,它又拿着国家给的巨额融资,每年的财报却不那么好看,在A股市场表现得极为平庸。

  散户之王、面板之王、圈钱之王、价值熔炉、国之重器......在它头上,围绕了太多光环与争议。

  其实,看懂了在生死线上徘徊的京东方,也就看懂了,中国“大国工业”的意义。

  在很多领域,至少在液晶面板这个领域,免费玩家奉行拿来主义,虽然一时很爽,却没有人权——只有氪金才能改变规则。

  一五期间,该厂总1亿元,占全国电子工业总额五分之一,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1956-1984年,为新中国科研单位培养了140名中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1181人、技工1362人。

  那个时期,面对西方的科技封锁,北京电子管厂不仅为全国科研单位培养了140名中层干部、1181名工程技术人员、1362名技工,并研制出无缝镍管、陶瓷管、大型发射管等500多种产品。

  直到80年代前,它都是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还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

  然而,80年代,改革春风过,彩电成为主流,占中国电子工业比重高达56%,电子管被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替代。

  到1986年,整个厂子销售收入不到五千万,人均创造利润变成负值,工资都发不上。

  万般无奈,厂里只能组织男工去首都机场托运行李、去开出租车,女工就到饭店去干保洁、去织毛衣,甚至变卖车间里的氧气瓶,勉强维持生活。

  1988年,心急如焚的厂长张红飙觉着,得跟上改革开放的潮流,于是花大价钱把厂里的年轻会计王东升送到香港,脱产学习国际,一回来就升他当了财务处长。

  王东升苦思冥想出一套改革方案,兴致勃勃地打算给厂里的干部们培训。结果其他上了岁数的老领导们,对那些稀奇古怪的词汇毫无兴趣,没讲几分钟,台下就已鼾声一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东升也对此逐渐失去耐心,甚至一度萌生出离开的想法。但一想到老领导张红彪的期待和厂里无数老职工的困难,甚至有些老职工还是为国家做过很多重大贡献,王东升又实在又于心不忍。

  在伟人的号召下,当年辞官下海的人数超过12万,保留职位经商的更超过千万人,规模远超80年代初的下海潮。

  7月,北京市电子办给厂里下发指示,要求张红飙找个年富力强、能跨世纪的干部接班,坚定走市场经济道路。

  张红飙这时年过古稀,他明白自己的时代结束了,他想到了年轻的王东升,决定把挑担子的重任转给他。

  当时的王东升其实不想接这个烂摊子,他当时都已打点好行李,正打算去中信旗下的一家租赁公司当副总。

  当时,厂里已经到了没钱买原材料的地步,连续11个月发不出工资,许多老职工揭不开锅,只能到菜场捡白菜帮子果腹。

  王东升咬咬牙,最终还是留下来,又去找来了王家恒、王彦军、陈炎顺等几个帮手,决心让这艘沉没的巨轮重新浮出水面。

  但刚接手过来的电子管厂简直是烫手的山芋,高达98%的负债使得没有一家银行愿意放贷予他。

  实在筹不到资金,王东升只能动员职工凑钱入股:普通工人自愿每人出资500元,领导干部每人5000元,多买不限。

  到1993年4月,全厂2600多人东拼西凑,终于筹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到650万元,北京电子管厂才得以进行股份制改制,更名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创立会议上,王东升坐在首位,号召股东们实现“老厂的二次创业”,并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四五工程”:

  搞电器维修,卖节能灯、卖“东方壶”、卖爽口液、卖北京烤鸭……做成的不多,和电子管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时东方电子有北京松下30%股份,好在陈炎顺拼死要回400万分红,才发上工资。

  1995年,王东升应邀到日本参观夏普公司,东道主给考察团每人送了一个彩色液晶闹钟,当做小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礼物。

  回到国内,他立马召集人手,成立研究小组,集中精力做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小的来说,日韩液晶产品虽然已经在市场大量出现,国内的众多家电企业还不相信中国彩电的CRT显像管会被液晶平板显示器替代,对此不屑一顾。

  那时,我们正处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的关键节点。现代化工业刚刚起步,传统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国企亏损极为严重。

  1997年底,全国建材、军工、有色、煤炭、防止全行业普遍亏损,四大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8.66%……

  面对摇摇欲坠的国企,政府决心直接淘汰生产落后的企业,换来了生产力的解放与财政负担的减轻,刺激经济发展。

  通过政企分开,大量民企迅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困扰许久的城市就业问题,还顺手从焦头烂额的东南亚国家抢走了不少出口生意。

  1997年6月,陈炎顺找来南方证券做代理商,拉了个18人的团队,捣鼓了7个月,居然将公司在深交所B股上市,一下筹到了3.5亿港币。

  大家从没见过这么多钱,从此,老员工们对王东升和陈炎顺的决策,再也不做任何怀疑。

  如果当时王东升跟着潮流走,今天的京东方,就是个靠卖楼就吃不完的企业,王东升本人也未尝不能碰一碰首富之位,舒舒服服过日子。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讨论,王东升还是下定决心,“如果连我们这些人都去做房地产,那谁来搞工业化?”

  王东升专门组建了一个由高学历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只跟踪产业方向,据此定路线年,王东升明确提出,要进军液晶显示领域。而在当时,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在停留在阴极射线显像管的生产线年,京东方增发A股,机会终于来了。

  彼时,韩国现代集团还没从风暴中缓过来,遭遇严重的财务危机,准备出售液晶显示器业务(HYDIS公司),包括120多名韩国工程师,价值3.5亿美金。

  2003年1月,京东方自主建成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总算是结束了中国无自主液晶显示屏的时代。

  当消息传到三星CEO李秉哲耳朵里,他当然不希望失去中国大陆这个市场,于是在日本、新加坡、台湾设立Glass Meeting,操纵市场液晶面板价格。

  当时的国人很不理解,以为王东升是拿着中国人的钱,去便宜洋人,义愤填膺地要求枪毙这个汉奸!

  舆情过烈,证监会否决了京东方的上市融资计划,银行也中止了京东方的贷款。资金链断裂,公司转眼间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王东升不得以卖掉中国台湾冠捷股权、关掉韩国生产线筹钱,但仍补不上资金缺口。

  “这个项目你们做成了,国家要记你们一功,如果失败了,我还要支持你。”领导们没有食言,为解决京东方问题,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联手国内八家银行,2005-2007年共给京东方提供了7.4亿美元贷款和1.4亿元的补助资金。

  上头是清醒的,液晶工业从来就是最难啃的骨头,需要不断的技术迭代,更需要海量不断的资金投入。日韩公司别看那么牛,不也是赚十年赔十年,赔赔赚赚又十年。

  王东升手上有一道疤。这道疤的故事,经过多方演绎,早已不止一个版本,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大概是2003年,一次正式的会议午餐上,王东升与日本材料供应商的高层在酒桌上商议,想在中国合资建厂,实现国产化的愿望。

  这是个高技术精密化工产业,对生产线工人的纪律要求很高,所以只有日本能做得了。中国人做不了,中国人连过马路都要闯红灯。

  八九十年代,中国通过引进技术,形成了一条CRT彩电产业链,海信、创维、TCL、康佳、长虹等一大批企业因此崛起,产值一度占全国电子工业比重高达56%。然而,从2003年国内出现第一台液晶电视,到2008年液晶电视销量超过CRT彩电,短短6年,一场“液晶风暴”让中国在过去20多年的优势尽失。

  1998年,为了改变被卡脖子的局面,上广电花了100亿,与日本NEC合资,引进五代生产线。

  但除了出钱、出地、出工人,从技术到管理,都是日本人说了算,关键零部件、设备材料都被日企控制,上广电无法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转折点在2007年4月,市场终于好转,液晶面板价格开始反弹,京东方出货价迅速上涨30%,5月就扭亏为盈。

  当然不是。2006年,深圳推出“聚龙计划”,想找一家液晶面板企业,与长虹、康佳、创维、TCL合作,共建一条生产线,原本接洽的是京东方。

  意外也不意外,搅局者来了,来者是夏普。到底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2007年7月,深圳与夏普签订协议,将280亿元,建设国内第一条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好像所有日企都是一套剧本,仅一个月后,夏普居然食言而肥,直接撤摊子不干了。

  而京东方这边,则主动调整战略,王东升选择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路子,在成都建一条4.5代线。

  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屏幕不似彩电,只要很小的一块。

  当时,经济危机再度席卷全球,液晶行业再度陷入衰退,夏普、LG、三星等巨头不得不放缓扩张脚步。

  2009年,合肥市政府主动找到王东升,要建一条6代线。这时,夏普又来了,给出的价格比京东方还便宜45亿。

  日本企业从来没想过在中国建高世代线,他们出头搅局,就是给各地政府“画饼”,然后再找托词退出,好把中国进入高世代线的时间往后拖延几年。

  2009年4月,京东方6代线亿。从这一刻起,中国液晶彩电第一次得到了本土供应源。同年8月31日,京东方8.5代线在北京亦庄举行奠基一是,总280亿元。

  这件大工程,在液晶行业掀起惊涛骇浪,日韩对中国大陆的技术封锁,也就在这一刻全然崩塌。

  各路外资闻风而动,纷纷宣布在华建厂,全国各地掀起一阵争上高世代线的“液晶热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

  然而,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道路,我们喜闻乐见,对那些先发者而言,是最大的威胁。

  长期以来,在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企业一直被视为抄袭者,西方人普遍看不起中国的知识产权创造。

  然而,如今已拥有超过2万人研发团队的京东方,很快就改变了这种形象,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得到国际竞争对手的尊重。王东升说:“中国有合理机会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佼佼者。我们的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早在2010年,王东升提出了“王氏定律”,被称为显示行业的“生存定律”:

  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想要在液晶产业的牌局上继续玩儿下去,就必须重投入,通过技术驱动提升产品价值,用更新、更好的产品实现盈利。

  自从北京8.5代线建成,LG、三星等巨头一改多年的封锁态度,突然一副舔狗模样,要求来大陆开厂。他们背后的目标很简单:

  为了进一步打压,日韩台组成价格联盟,把出货价格越压越低,处在扩张期的京东方,越卖越亏。

  2010年,亏损20亿;2011年,亏损7亿;2012年,拿了国家26.2亿补贴,才盈利2.5亿……

  2004-2014年,京东方共1400亿元,建成了7条显示器生产线,在整个新中国工业史上还是首例。幸运的是,这7条线不仅成功建成投产,而且产品良品率在后期基本能达到90%以上。

  三星联合索尼,靠着韩国财阀撑腰,打得其他日本企业心神不宁,纷纷退出中国液晶市场。又接着之前价格战的事情,到欧盟告发TW企业,郭台铭一度因此被送进监狱。

  紧接着再上调液晶面板价格,把索尼带进沟里,导致索尼电视因价格过贵滞销。三星一跃成为行业老大。

  然而,2013年,趁着敌方阵营内讧的间隙,京东方提交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夏普、三星、LG。

  压力山大的三星集团,决定推出尚不成熟的OLED显示屏技术,降维打击,席卷市场。

  然而,超出所有人预料,OLED所需的两个关键材料专利,居然都掌握在“后辈”京东方手里。韩国厂商折腾了大半年,才折腾出2台55吋电视,售价8万元。

  同时,对韩国人心怀怨意的日本厂商,刚刚研发出4K技术,选择与京东方合作,使得韩国4K彩电无法自主生产,只能找京东方购买。

  也是从这时起,京东方不仅打破了日韩对液晶面板的垄断,还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记忆中,电视机在最近几年,好像变得越来越便宜了。源头就在这。

  到2017年,京东方的出货量超越三星,大尺寸显示面板占有率达到世界第一,并开始量产第六代柔性AMOLED屏。

  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国产手机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性价比越来越高,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回顾这一切,王东升让所有人看到的是一个梦想不断实现的过程。今天的京东方已经是显示领域的第一名。从一个跟跑者,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可以说,没有京东方,我们的手机、电视、电脑,都要比现在贵一倍以上。55寸电视价格不会从四年前1万降至了2000多元。小米的全面屏,华为的折叠屏,也不可能会这么快出现。

  这就是京东方,以及所有像王东升一样坚持自主研发的中国企业家们,“不知死活”与国际巨头抗衡的线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创新科技发展的一缕缩影。其中,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和巨型雪花型主火炬台,正是来自隐形的科技巨头,京东方。

  京东方的崛起,代表了我们在面板行业从落后走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是半导体行业的伟大逆袭。

  [4]使命改变未来——专访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严学锋,董事会2015(10)

  [10]能力演化、制度供给与企业突破性创新,臧树伟,科学学研究2021(0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